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讲堂 >> 考证鉴赏 >> 收藏鉴赏 >> 正文
中国琉璃网-产品推广
皇室气派 珐琅彩的收藏与投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4 15:12:02
分享本文到:


 

  清代著名的盛世三朝,康熙的智、雍正的苛、乾隆的倜傥,在历史长卷中挥下绚丽的一笔。这里的传说最多,宝贝最美,世人的至宠——珐琅彩瓷器的故事自此开始。


       虽然珐琅彩瓷器的发展结束在乾隆年代,但它的故事延续着。出现在世人面前的诱惑——罕见如斯的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一件完美之作,携其不容置疑的皇室气派浮出尘埃。


  亚洲艺术品珐琅器


  巴黎佳士得(CHRISTIE’S) 于2007年6月13日举行的「亚洲艺术品」以及「The Juan Jose Amezaga 珐琅器珍藏」拍卖,总成交额达17,104,600欧元,并打破多项世界拍卖纪录,成绩斐然。

  这次拍卖吸引了欧美以及亚洲的收藏家热烈竞投,多件珍品均以高于估价多倍成交。其中最瞩目的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一对,最终由伦敦古董商Eskenazi Ltd以6,528,000欧元投得,刷新掐丝珐琅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亦创下巴黎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最高成交价的纪录。此对人像造工精细,衣折线条逼真,尽显工匠精湛高超的工艺,是干隆年间掐丝珐琅器登峰造极之作,极为珍罕。

 

 


  此外,一件清乾隆掐丝珐琅鹦鹉连雀笼,亦由Eskenazi Ltd以超过原先估价约30倍的2,048,000欧元投得。其制作极为精美,鹦鹉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层次分明;鸟笼设计细腻巧妙,装饰华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鸭形提梁香炉,成交价为1,152,000欧元。该对香炉造型独特,线条流畅。色彩丰厚鲜丽,是当时掐丝工艺中极高水平之作。 

 

 


  一件清乾隆粉彩鱼形纹章盖缸连盘,成交价为748,800欧元,创下中国外销瓷器皿世界拍卖纪录。盖缸鲤鱼作摆尾之状,型态生动,栩栩如生,仿如在水中嬉戏,跟盘中的鲤鱼图案相映成趣。此珍品颜色鲜丽,匠心独运,实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珐琅器的由来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在中国古代,由于珐琅器最初从大食国(大食为唐宋时代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总称。起源于波斯语称阿拉伯人为Tazi的音译。有白衣大食(661-749),以叙利亚大马士革为首都,称倭马亚王朝;有黑衣大食(749-1158),以巴格达为首都,称阿拔斯王朝。910年以后又有以开罗为首都的法蒂玛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后则是塞尔柱王朝(1158- 1258)。)传来,因此称之谓“大食窑,鬼国窑”。之后虽称谓因译名不统一而出现多种不同写法,如“佛郎嵌”、“鬼国嵌”、“法蓝”、“法郎”、“拂林”、“佛郎”、“富浪”等,但发音基本一致,现在基本统一为“珐琅”。

  掐丝珐琅与画珐琅


  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永宣宫廷中开始广泛制作应用掐丝珐琅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另一种便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人中国。


  具体说来,掐丝珐琅器在明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工艺水平均明显下降。清代的景泰蓝工艺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乾隆时期制品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治、正德以后的出品物也绝不逊色。20世纪初叶,景泰蓝总体制作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 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做工细,质量好。


  画珐琅则出现较晚,于十五世纪中叶在欧洲佛朗德斯发明,十五世纪末在法国中西部里摩居以内添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重镇。随着中西方贸易交往,从广州等港口传入国内。当时称谓“西洋珐琅”或 “洋珐琅”。清代宫内的画珐琅制作要在康熙三十二年、珐琅作与玻璃厂成立之后才能开始研究制作、发展。画珐琅技术自传入中国后,在康、雍、乾三朝得以发展,三朝作品在造型、釉色、纹饰、落款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康熙时期的画珐琅器釉色亮丽洁净,纹饰以写生花卉及图案式花卉为主。雍正年间的画珐琅器器型制作工整,黑釉光泽亮丽,超过康、乾二朝。乾隆年间的画珐琅器装饰趋向”稠密”、“细致”的堆砌式,更多了中西合璧的装饰方式,工艺上出现了画珐琅与内填珐琅、掐丝珐琅等相结合的现象。

 

 


  珐琅彩


  早先的珐琅器一般有金胎、铜胎、瓷胎、玻璃胎、紫砂胎等,其中铜胎珐琅因为铜料与表面珐琅容易结合,且铜料价格相对容易接受,因此铜胎珐琅最为广泛。


  瓷胎珐琅(即珐琅彩瓷),顾名思义,是在瓷胎上绘制的画珐琅。它是瓷器与画珐琅制作工艺的完美结合,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


  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虽然它出身自景德镇,但是由于彩绘及烧成工艺均在宫内进行,故不属于景德镇窑的制品。

  珐琅彩瓷器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宫内有三个地方烧制,其中有一个王府,据说也有私烧的,但不论怎样外面是见不着的。直到晚清由于多种原因傅义也有太鉴开始盗出宫外,从那时起外面能见珐琅彩于是仿品出现,但晚清民国的仿品多是胎体过溥,过白彩料不是纯珐琅其中有颜色是用粉彩,珐琅彩的黄釉是用锑作呈色济,中国的黄是用铁作呈色济,珐琅彩的黄不透明开细片,铁黄是透明的且无玻璃质感,晚清民国的珐琅黄釉色不均匀表面也不平整且内有红丝状,而三代珐琅黄釉纯净又平整颜色一致,以此为辨。  


  由于康熙时期是清代珐琅彩瓷的初创时期,不论是在彩釉、造型,还是制作技术上都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康熙珐琅彩瓷的种类与雍乾相比都显得略微单调。


  雍容华贵的珐琅彩问世,虽与“康熙盛世”有关,但与雍正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雍正登基后,对社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镇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而且雍正酷爱精美绝伦的瓷器,经常对宫廷瓷器加以评价,亲自过问,并派得力的官员去管理瓷业生产。


  珐琅彩瓷器没有大的器物造型,绝大多数是盘、碗、杯、瓶、盒、壶,其中碗、盘最多,只是每一品种都有不同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品种是宜兴紫砂陶胎外绘珐琅料彩,这也是难得一见的。珐琅彩瓷器在胎质的制作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胎壁极薄,均匀规整,结合紧密。在如此的胎质上又施釉极细,釉色极白,釉表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确可用“白璧无瑕”来赞誉。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康熙的珐琅彩瓷大多作规矩写生的西番莲和缠枝牡丹,有花无鸟,显得单调。而雍正以花卉图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当时尤为突出的是画面上配以相呼应的题诗。雍正时这些题诗的书法极佳,并于题诗的引首、句后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与画面及题诗内容相配合,如画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画山水的用“山高”、“水长”章;画梅花的用“先春章等。这是鉴别时的一个重要依据,当引起重视。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我们知道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所以说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

 

 

 


  珐琅彩的收藏


  收藏一件确切无误的雍乾珐琅彩瓷器,等于在玩一场有十足胜算的游戏。


  珐琅彩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在康雍乾三朝,是当时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过去俗称“古月轩”瓷器,但至于为什么叫“古月轩”,至今尚无定论。因为它这种尊贵的身份,每次在拍卖会出现,都是众人目光的焦点。


  康熙时期,开明的康熙大帝拓宽与外界的联系,积极地接受许多新兴事物,各国传教士们携着风尘应天命而来,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艺术的异域灵感。红极一时的郎世宁等西方画家不仅在中国画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间接地影响了珐琅彩瓷器的成长。中国的传统彩瓷,施彩一直是用胶水或者清水,但自康熙开始的珐琅彩瓷器则使用油来施彩。除此之外,康熙年间的珐琅彩瓷器所用的彩料全部采用进口料,其中最突出的一种玫瑰红或者胭脂红色料,与传统瓷器的铁红色和铜红色相比,诠释出完全不同的色感,红中蕴含着阳光般的华丽。这款纯泊来的红色料所用的发色剂更不同凡响———黄金,所以这种美丽的红色被称为金红。


  传统的康熙珐琅彩瓷器多以蓝地、深红地、黄地、粉红地、紫地的彩色花卉图案为主,且碗、盘为多,而瓶、盒比较少,博物馆中也能够见到宜兴紫砂胎的珐琅彩茶具,至于白地彩绘的品种则极为罕见。器身上的图案大多作规规矩矩的花卉写生,尚不见山水人物鸟兽的踪影,处于一种单调拘谨的状态。如2002年5月,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了一只清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碗,就是以胭脂红为地彩绘康熙时期典型的富贵牡丹花卉图案,花叶筋脉分明,画工严整细腻。此碗口径14.2厘米,底部为双方框“康熙御制”蓝料款。最终以700万港币成交(约合人民币742万元)。 查阅近二十年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的珐琅彩瓷器成交记录,康熙珐琅彩的数量相较于雍乾时期要多,价格从100多万到800多万港币不等,价格稍低的都是较早期拍卖的,近几年的价格大都在七八百万港币左右。


  至严肃苛刻的雍正时期,普天下的能工巧匠们聚集在皇宫内,在小心翼翼侍奉天子喜怒的内务府官役们的强压管理和百般挑剔下,绞尽脑汁设计各式各样的赏玩雅件,以期博得皇上欢喜。故此雍正艺术品的量虽不多,但确实创造出一些巧夺天工的神品。


  此时的珐琅彩瓷器仍是皇室的至爱,与康熙时期相比,工艺上也有了进步。仍旧由景德镇提供烧好的瓷胚或白瓷,由清宫内务府珐琅作坊来完成彩绘和二次烘烧的环节。康熙时期的珐琅彩是用器身外壁不上釉的半成品将其外壁色地施彩,而雍正时期则以白地彩绘为主,并且在原先单纯的缠枝花卉图案基础上增添了多种纹饰,以花卉翎毛最多,山水其次,人物亦偶有出现。


  雍正珐琅彩瓷器的最大特点在于,在画面上配以与其意相对应的题诗,而且书法极佳,并在题诗的引首、句后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者抹红印章。妙趣更在于,其印文又往往与画面及题诗的内容相呼应。所以称雍正珐琅彩瓷器为真真正正的诗、书、画、瓷相融合的艺术绝品。


  珐琅彩瓷器的彩料一直均采用进口料,自雍正六年起,宫廷开始能够自制珐琅彩料,且颜色种类比进口途径接触到的要丰富,但并不排除部分进口料的继续使用。由于雍正帝酷爱珐琅彩瓷,会直接谕示其制作细节,故此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可谓独步清代,并且因其个人特殊偏爱蓝彩和墨彩,所以这个时期的绿彩和墨彩珐琅彩瓷均极为精致。康熙年间的珐琅彩瓷多数被收藏在台湾、北京和上海的顶级博物馆中,而雍正年间的珐琅彩瓷主要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和上海博物馆亦有少量藏品,其中诗、书、画、印结合的器件极少。


  雍正皇帝在位虽只有十一年,珐琅彩瓷器存世量相对康乾时期要少得多,但不乏精品。2002年10月香港佳士德拍卖的清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口径 17.2厘米,双方框“雍正年制”蓝料款,所绘梅竹是典型雍正过墙花纹样,配有题诗“芳蕊经时雪里开”。拍卖时以3252.26万港币成交(约合人民币 3447.55万元)。类似的珐琅彩盘,目前已知的仅有两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一件,日内瓦的某私人藏家有一件。


  国泰民安的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在图案表达上有明显变化。一部分是白地彩绘,以花卉山水为主,基本承袭雍正的风格及工艺,但以青绿山水最为突出。而另一部分则为色地开光图案,有些结合青花或者其它色釉装饰表达歌舞升平的题材。尤其籍着广州海岸通商和多国的进一步交流带来的域外风情,珐琅彩瓷上还出现了以圣经为题材的西洋人物故事画面。但是由于乾隆皇帝的兴趣很快转移到更加炫目斑斓的景泰蓝器上,自此瓷胎画珐琅器即珐琅彩瓷器失宠,不再受到重视,没有得到机会发展。


  2006年11月,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由佳士德拍卖公司拍卖,约以1.51亿港元成交。此碗珐琅彩绘杏林春燕图,弱柳扶风,杏花盛开,双燕飞翔其间,一侧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底为双方框“乾隆年制”蓝料款。工艺精湛,为乾隆珐琅彩杰作。1985年5月此碗曾在香港苏富比上拍,成交价为110万港币,短短二十年的时间,价格就翻了130多倍。


  2005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高16.5厘米,“乾隆年制”蓝料款,卷草形双耳,肩部饰卷草如意,主题纹饰为锦鸡花石。此器为乾隆皇帝特别烧制的赏玩器,西洋画风和传统水墨相结合,惟妙惟肖,秀丽别致,“新枝含浅绿,晓萼散轻红”二句题诗,更添文人气息,为乾隆珐琅彩精品。在香港拍卖时以1.15亿港币成交(约合人民币1.22亿元)。此件瓷瓶伦敦佳士德曾在1975年拍卖过,当时的成交价1.6万英镑,30年的时间,价格增长了515倍。这样高的回报率,其他投资项目恐怕永远都无法做到。


  2003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清乾隆 “古月轩”珐琅彩内佛手果子外花石纹题诗碗,“乾隆年制”蓝料款,碗心绘佛手果子纹,碗外壁绘花石纹,并配有“迎风似逐歌声起 宿雨那经舞袖垂” 题诗。在香港拍卖时以2918.24万港币成交(约合人民币3093.33万元)。

 

 

 


  投资空间巨大


  雍正和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每于题诗的引首、句后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印面文字通常和图案、题诗内容相配合,文人气息很浓,往往能拍出高价。从近二十年的成交记录看,雍正珐琅彩的成交额从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尚无过亿,其实雍正时期珐琅彩最为珍贵,但传世量非常少,而且大多都收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近两年乾隆珐琅彩频频走高,已有两件过亿,而且这两件都是以前曾经拍卖过的,近十年的成交额也一般都在千万以上,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资空间的巨大,可想而知。


  珐琅彩瓷器从诞生、发展到渐渐衰落,只有百余年的时间,为清代宫廷垄断,专供皇帝、妃嫔玩赏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其制作风格和画意也是完全秉承统治者的旨意,其中不乏皇帝本人的亲自指点,因此更显得弥足珍贵。


  纵观近二十年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瓷器价格节节攀升,屡创新高,而珐琅彩的高贵出身,意味着珐琅彩流传到民间的数量非常有限,但是漫长中国的沧桑历史,也让很多不可能的事充满变数。


  珐琅彩瓷器在短短的百余年内经历了创造但不完美的康熙时期,完美但数量极少的雍正时期,尚未发挥便失宠的乾隆时期三个阶段。感慨着历史是由当权者个人情绪操纵的同时,更清醒地认识到珐琅彩瓷器的珍贵,特别是鼎盛的雍正时期所呈现的美奂美伦。雍正时期诗、书、画、印结合的珐琅彩瓷在国内最大的两家博物馆故宫和上博的藏量亦非常少,民间更是难以寻觅存世品,其珍罕由此可见一斑。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逸雅集作为中国琉璃网的文创平台,着力推广琉璃艺术、古董雅玩、茶道香道、花器文房、佛像禅饰、竹木铁陶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创作,期待您的支持与加入!

    逸舍工作室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12室
    逸方空间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01室


    • 周二至周日,9:30-16:30
    • 周六夜场,16:00-21:00
      (5月1日-10月31日)
    • 周一闭馆
    •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
    博物馆官网 www.shmog.org
    博物馆微博 e.weibo.com/shmog

    上大美院玻璃工作室

    中国高校中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玻璃工作室,经常参加国际性专业展览,许多作品被各国博物馆基金会收藏。

    除研究生教学以外,工作室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与“中国琉璃网”合作开设玻璃文化课程,每逢春、夏季开班,对全社会开放。详情查询琉璃论坛……


    【精选图文展区·热租】
    • 收藏品、艺术品网站
    • 琉璃艺术家、工作室
    • 文房、礼品、工艺品
    • 传统手艺、创意设计

    【合作·推荐】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