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讲堂 >> 考证鉴赏 >> 考古研讨 >> 正文
中国琉璃网-产品推广
博山的大型琉璃作坊群遗址
作者:张维用 文章来源:博山文化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12 17:44:15
分享本文到:


    1982年11月,在博山大街兴建百货楼的工地上,发现了一处古琉璃作坊的遗址。由于这个遗址地处闹市,无法进行大规模的钻采发掘,文物工作者只能在四百平方米之内的地槽中进行采集和清理,共发现大型炉址一座,小型炉址二十一座。这些炉排列的十分密集,炉与炉之间最近的距离仅有一米。象这样数量多而且密集的炉群,就是在近代的琉璃作坊中也不多见。有关专家根据现场地层情况和挖出的“洪武通宝”铜钱及元代瓷器窖藏等来推断,这个古琉璃作坊遗址的年代应属元末明初。


    遗址中出土的琉璃晶标本有:笄、簪、圆珠,瑶珠,扣,环等。,琉璃的颜色有:蓝,绿,红,黄,白,乳白,黑,茶晶等。从这些标本中还能够看到当时制作时采用的几种简单的装饰手法。比如,在白色笄的顶部蘸上红,蓝、绿等色的斑点,这就是近代.“蘸花”的先驱。又如在绿色笄的颈部用钳挖出几道沟痕。还有的是用棋子印出花纹,反映了博山早期琉璃的工艺水平。


    遗址中“瑶珠”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早期博山琉璃的销售情况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这种瑶珠的形状象一只螺栓,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尤其是瑶族同胞缀在衣帽上的特需饰物。这种产品直到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仍大量生产,畅销于云南等省,说明当时博山琉璃产品巳远销到我国西南的少敷民族地区。孙廷铨《颜山杂记》中曾说博山琉璃的销路‘南至百粤”这几粒瑶珠也证实了这一点。


    这处遗址濒临贯穿博山南北的孝妇河,相距仅20余米,在出土琉璃作坊遗址的文化层之上有着包含流沙和炉灰的冲积层,这说明这处作坊被弃置的原因是由于孝妇河水的泛滥,可以认为,这个大型琉璃作坊群被弃置的原因,不会是行业衰败造成的。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逸雅集作为中国琉璃网的文创平台,着力推广琉璃艺术、古董雅玩、茶道香道、花器文房、佛像禅饰、竹木铁陶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创作,期待您的支持与加入!

    逸舍工作室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12室
    逸方空间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01室


    • 周二至周日,9:30-16:30
    • 周六夜场,16:00-21:00
      (5月1日-10月31日)
    • 周一闭馆
    •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
    博物馆官网 www.shmog.org
    博物馆微博 e.weibo.com/shmog

    上大美院玻璃工作室

    中国高校中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玻璃工作室,经常参加国际性专业展览,许多作品被各国博物馆基金会收藏。

    除研究生教学以外,工作室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与“中国琉璃网”合作开设玻璃文化课程,每逢春、夏季开班,对全社会开放。详情查询琉璃论坛……


    【精选图文展区·热租】
    • 收藏品、艺术品网站
    • 琉璃艺术家、工作室
    • 文房、礼品、工艺品
    • 传统手艺、创意设计

    【合作·推荐】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