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info
[原创]古权范文:秤砣、法码、权衡器-------玉之蓝枫[琉璃艺术论坛]-中国琉璃网_China's Glass Culture
LIULIART.CN
琉璃艺术论坛中国古琉璃〖 古琉璃交流欣赏 〗 → [原创]古权范文:秤砣、法码、权衡器-------玉之蓝枫

user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173002 个阅读者
标题: [原创]古权范文:秤砣、法码、权衡器-------玉之蓝枫
玉之蓝枫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2186
积分:72892
注册:2010年9月5日
61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济宁市博物藏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313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313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12 4:58:38编辑过]


LU223723@126.CO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2/10/11 19:34:25
玉之蓝枫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2186
积分:72892
注册:2010年9月5日
62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4b2abde3102cbe205ca93dbc47eb67c_thumb.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c624ac81d4429d1783fd6f0de6b7cc6_thumb.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LU223723@126.CO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2/10/19 19:15:04
玉之蓝枫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2186
积分:72892
注册:2010年9月5日
63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元代-----至正元年的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331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331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331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LU223723@126.CO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2/10/21 11:15:26
玉之蓝枫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2186
积分:72892
注册:2010年9月5日
64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cfad9788414e58d2e23a7e6754635c9_orig.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9d9eb02b66ca577f38fff7ebe639613e_orig.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17e0f00eea43235145696d97da8cbad_orig.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重量112克,唐三两111.9克

汉一两是:16.525克,唐一两:37.3克,宋一两:40克,明一两37.3克,清一两:35.05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293201435396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二兩“銅權   寬2.8厘米,厚2厘米,重72.8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7-24 17:11:29编辑过]


LU223723@126.CO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2/10/23 8:26:24
玉之蓝枫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2186
积分:72892
注册:2010年9月5日
65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新莽铜丈权衡标准器的故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311040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新莽时期铸造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在后世被人们奉为国宝,格外珍惜。到了民国时期,存世的新莽度量衡器物已经十分罕见。

  1925年7、8月间。当时甘肃定西县巉口镇农民秦恭(当年13岁)在放牧时,于今巉口镇铁路大桥东北方向200米处,发现一块露出地面的金属物。第二天与其兄秦让去挖,挖出了不同形状的八件古铜器。(傅振伦先生《甘肃定西出土的新莽权衡》一文说:1926年夏,甘肃定西县称钩驿〔在兰州东南一百八十里〕因大雨冲坏山原,发现新莽铜器八件:权五、衡一、钩一、丈一)。

1929年甘陕大旱。秦家迫于生活,由秦让用手推车将这批文物运到省城求售,兰州古董商马实斋按碎铜价格以六十块大洋收进。后不多久,马实斋又以二百块大洋转手卖给古董商张寿亭。同年秋,北京古玩商朱柏华得悉后,专程赶到兰州,以一百四十块现洋买走铜衡杆和九斤铜权,其余六件被时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杨慕时以八百块大洋购得。此后,杨随军东行,因携带不便,交兰州民众教育馆保管。1932年夏天的一个雨夜,陈列在教育馆内的六件文物,除最大的一件石权外,其余五件全部被盗。该馆馆长张铭青发觉后,立即向省府报告,并四出追踪,但没有结果。

  朱柏华购得的铜衡杆和九斤权,经人鉴定,知是新莽时物。朱以五千一百元的高价卖给北平琉璃厂尊古斋古玩铺。兰州被盗的五件文物,由时任陕西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邓宝珊先生出面,电请全国古物保管委员会北平分会主任马衡,代为在平津等地缉访。1933年7月,终于在天津英租界源丰永珠宝店发现。经多次交涉,该店拒不交出,并要挟古物保管委员会出价三十万大洋赎回。保管委员会以该店盗卖国宝罪,通知天津河北省公安局将其经理翟捷三及原盗窃犯高灿章逮捕,才追回了这五件文物,保存在北平团城。尊古斋所购铜衡杆和九斤权,由故宫博物院按五千一百元原价赎回。至此,甘肃定西出土的八件稀世珍宝失而复得。1934年春,中国学术协会在团城举办“西北文物展览”,这批珍贵文物才公之于众。

  故宫博物院旧藏有新莽铜嘉量,为了把新莽度量衡标准器集中保管,遂向国民政府申请将这五件文物拨交故宫博物院陈列,国民政府未答应故宫博物院的请求,而是把它移交给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委员会。新莽铜丈初仅存上半截,1934年又发现下半截,1935年中央博物院以五百元买得。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把这批文物中的铜丈、二钧(60斤)权、六斤权、三斤权、秤钩以及新莽铜嘉量运往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在北京的铜衡杆和九斤权和甘肃的石(120斤)权,1959年送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现藏国家博物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581425192748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新莽律石权 重29950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7171525627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新莽铜石权  重29950克  新莽九斤铜环权  重2222.8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71715253497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新莽铜衡杆  重2442克

山东邾国故城遗址发掘出土新莽度量衡重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17年3月至7月

2件诏版形制大小基本一致,均为正方形,埋藏中因受挤压而略有变形,边长26、厚0.5厘米左右,重约2700克。正面中央均阴刻81字篆书铭文,竖行书写,排列规整,共9行,每行9字,可初步释读为: “黄帝初祖,德帀于虞。虞帝始祖,德帀于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戊辰直定,天命有民。据土德受,正号即真。改正建丑,长寿隆崇。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龙在己巳,岁次实沈。初班天下,万国永遵。子子孙孙,亨传亿年。”这81字的铭文应是王莽建立“新”政权并施行度量衡改革的诏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7-10-2 14:53:30编辑过]


LU223723@126.CO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2/10/23 16:08:45
玉之蓝枫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2186
积分:72892
注册:2010年9月5日
66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战国·楚 -------木 衡、铜环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110290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战国时期楚国,一套比较完整的天平砝码。衡杆木质,中间有提纽,两端各以 4根丝线系铜盘,全组铜权共 6枚,环形,重量以倍数递增,分别为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半斤,在第四枚权上刻“口之官环”,“官环”是官府监制的环形铜权之意。现藏重庆市博物馆。

    楚国境内常有环形权出土,少则 1枚,最多的一套是10枚,这类小型天平砝码常常用来称“市”上流通的金币,故称量小,准确度也较高。实测半斤权重125.5克,每斤合251克。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各诸侯国实行“粟米之征,布缕之征”,秦、燕、楚、三晋的权衡单位为石、钧、斤、两、铢、累、益、齊等。

      公元前350年,商鞅辅助秦孝公第二次变法,“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一度量、平权衡、正钧石”,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110290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春秋·齐  右伯君铜权(附铭文拓片),高3.6、底径3.8厘米,重198.4克。

    春秋战国时期,衡制复杂,衡名繁多。大致说来,至少有三套计算单位,即斤两、爰寽、镒釿。而斤、爰、镒是同一级的量,但两、寽以下单位都以铢来计算,两为二十四铢,寽为十二铢,也就是半两。后两种主要用于称量贵金属。(用朱活《古钱新探》中观点)不过从重量来说,三套计量到后来实重渐近,只是名称有别用途各异而已。

    斤两这一套是最普通的衡制。斤(或作觔)下面的小单位依次是两、铢;斤以上的大单位是衡(10斤)、秤(15斤)、钧(30斤)、石(120斤)、鼓(480斤)。古籍如《孔丛子》、《淮南子》都有明确的记载。斤是周制,太公为周立圜法,以立方寸黄金之重为斤重即是其证。春秋战国时斤两之制亦行于秦、齐、赵、燕、梁、楚等各国。但六国确定权重的方法不同(有用黄金比重法,有用黄钟定衡法),故在相当时间里其一斤之重也并不尽同。

   齐是产金国,依太公之制用黄金比重法定斤重,其斤重也就较轻。现存的右伯君铜权,为春秋时齐国器物,重198.4克,当为一斤之权,右伯君是主造人(《图集》104页)。其斤重与右伯君权重出入很小,可能右伯君权即来源于黄金比重法(制作小有差距)。


      唐代将衡重单位24铢1两改为10钱1两,并取消了“钧”(30斤)和“石”(120斤)两个衡重单位。宋代民间还通行大约一百斤的衡重单位“担”。唐以后历代都重新建立标准,所以衡重单位量值较之北朝时畸形增长逐有下降。唐代每斤680克~640克,宋代每斤661克~640克,元代每斤610克。

     明末到清代以一立方寸黄铜六两八钱的比重值为衡重标准,清代库平两一两合37.301克,一斤合596.8克。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规定以尺、升、两为度量衡的基本单位,终于总成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独特的、统一的、科学的度量衡单位制体系。于宣统元年(1909)由国际权度局制造了营造尺和库平两铂铱合金原器各一件,开始了用国际先进计量科学技术对中国古代度量衡的改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24 4:35:57编辑过]


LU223723@126.CO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2/10/23 16:36:11
玉之蓝枫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2186
积分:72892
注册:2010年9月5日
67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秤的由来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秤
  
  

      目前为止,我国时代最早的秤的完整实物是发现于春秋时期的权衡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北方齐和秦等方国墓葬中出土的不等臂衡秤,一种是在南方楚国墓葬中出土的等臂衡秤。不等臂衡秤指秤杆上只有一端悬挂有秤盘,是现代杆秤的雏形;而等臂衡秤则在秤杆的两端各悬挂有一个秤盘,是现代天平秤的雏形。

  (一)不等臂衡秤的考占资料主要是北方齐、秦、三晋等方国出土的一些带圆形鼻纽的半球形铜权,衡杆发现较少,只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两根铜质衡杆,杆上有刻线,因此推测其为现代杆秤的雏形。主要资料有:

  春秋时期齐国的“右伯君铜权”: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高3.6、底径3.8厘米,重198.4克。圆环形鼻纽,半球形,平底。权身有阴文铸铭“右伯君,西里疸”六字。字体与齐国差蟾风格相似,可能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器物。“右伯君”为主造人,“疸”为铸造工匠名,“西里”是他的住地。此器可能是一斤权。

  春秋时期“都”国的铜权:旅顺博物馆收藏。高3.5、底径4厘米,重212.6克。圆环形鼻纽,半球形,平底。权身铸阴文四字铭,对第一字的释义目前有“都”等三种不同看法,但三者都是春秋时古国名。此器可能是一斤权。

  战国时期“司马禾石”铜权: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高15、底径19.5厘米,重30350克。圆环形鼻纽残,半球形,平底。腹部刻铭:“五年,司马成公口,口事命代口,与下库工师孟、关师四人,以禾石半石口平石”。“司马”,官职名。“成公”,复姓,常见于战国古印。“下库工师”,官职名。根据铭文字体和内容分析,此权为三晋之器。此权按石权折算,每斤合252.9克。
 
  战国时期“侯兴”铜权: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高2.6,底径2.85厘米,重70.7克。圆环形鼻纽,半球形,平底。腹部刻铭:“侯兴寸(铸)半口三”六字。字体与司马禾石铜权极为相似,同为三晋器物。“侯兴”,人名。此为目前所见战国最小的半球形铜权。
  
  战国时期“高奴禾石”铜权:1964年陕西省西安阿房宫遗址出土,陕西省博物馆藏。高17.2、底径23.6厘米,重30750克。圆环形鼻纽,半球形,平底。正面铸凸起阳文:“三年,漆工口、丞口造,工隶臣牟。禾石,高奴。”另一面加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和“高奴石”三字,并加刻秦二世元年诏书(图五)。铭文表明秦在战国时期对于衡器制造已有严格的制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加刻二十六年诏书。秦二世即位后,再次检定,刻二世元年沼书。此权自始铸至秦二世元年,三次镌刻铭文,长期作为标准器使用,反映了自战国秦至秦朝一直保持着统一的衡制。自铭为石权,折算每斤合256.3克。

  战国时期楚国铜衡杆:2件,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杆长23.1厘米,正中有悬纽。衡杆上有刻线,一件杆上刻十等分,另一件杆上除中间二格外,每半格处有刻线。推测这些刻线是称量时作为在不同部位悬挂权和重物的标志,它很可能是从等臂天平过渡到杆秤时出现的一种衡器,当是最初提系杆秤的雏形。之所以敢如此推测,是因为战国时代对杆秤的力学原理已有充分的认识。《墨经·经下》记载:“衡,加重于其一旁,必垂。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长、重者下,短、轻者上。”这段论述对杠杆原理作了科学的概括,而且提出了杆秤的力学原理。
  
  西汉“官累”铜权:上海博物馆藏。高4.2、底径5.1厘米,重400克。鼻纽,磨损较重,是长期使用的痕迹。权身横刻“官累,重斤十两。”从这条铭文来看,汉代称“权”为“累”。按自铭折算,每斤合246.2克。

  (二)等臂衡秤的考古资料主要是南方楚国出土的圆环形铜权和铜衡杆。这种秤的秤杆没有刻线,与北方不等臂衡秤不同,其使用方法当类似于今天的天平。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使用的货币是铜贝和黄金版,因此推测这种小型衡器可能是用于称量黄金。主要资料有:

  春秋时期楚国铜环权:共4枚。1975年湖北江陵雨台山410号墓出土,荆州市博物馆藏。4枚铜环权的外径分别是1、1.24、1.57、2.05厘米,重量分别是0.8、1.5、3.5、7.1克。与铜环权同时出土的还有长颈壶、铜剑各一件。从墓中出土器物形制等方面分析,墓葬时代可定为春秋中期。环权第三与第四枚的重量成倍比关系,分别按六铢、十二铢(半两)折算,每斤合224~227.2克。

  战国时期楚国铜环权:共8枚。1975年湖北江陵雨台山419号墓出土,荆州市博物馆藏。8枚铜环权保存完好,无锈蚀。第三枚与第四枚重量接近,其余大体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半斤。以半斤权推算,第斤合250克。

  战国时期楚国“钧益”铜环权:共10枚。1954年湖南长沙近郊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十枚铜环权是完整的一套,重量大体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图七)。一铢重0.69克,一两为15.5克,一斤为251.3克。十枚相加约500克,为楚制二斤。其中第九枚铜环权刻有“钧益”二字。“钧”同均。《吕氏春秋·仲春纪》:“同度量,钧衡石,角斗桶,正权概”。“益”同镒,战国时期的黄金重量单位。“钧益”指平准量值。

  战国时期楚国铜环权及木衡一套: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15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这是完整的一套权衡器,包括一根木衡杆、两个铜托盘和9枚铜环权。木衡杆长27厘米,铜盘直径4厘米,系盘丝线长9厘米。木衡杆作扁条形,杆正中钻一孔,孔内穿丝线作为提纽。杆两端内侧0.7厘米处,各有一穿孔,内穿丝线以系铜盘。两个铜盘底略圆,边缘有四个对称的小孔,用以系线。9枚铜环权重量大体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半斤)。以半斤权推算,一斤合250克。

  战国时期楚国铜环权及木衡一套: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重庆市博物馆藏。木衡杆长41.1厘米,铜盘直径7.3厘米,六枚铜环权重量以倍数递增,分别为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半斤。以半斤权推算,一斤为25l克。木衡杆中间有提纽,两端各以四根丝线系铜盘。出土时放在一们‘笥内,保存完好。第四枚铜环权上刻有“口之官环”四字。“官环”当指官府监制、颁发的环权,相当于现在的标准砝码。



LU223723@126.CO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2/10/24 4:17:59
玉之蓝枫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2186
积分:72892
注册:2010年9月5日
68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南北朝时期杆秤的定型
 


  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乱不断的时期,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频繁南侵,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民族政权。同时,这也是中华各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各民族的文化汇聚到中原大地,从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新文化因素。

  在权衡这种称量工具上,由于吸收了许多的新文化因素,也开始出现了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权不再是单一的鼻纽半球形一种形状,有了仿生形的瓜棱形权、葫芦形权,权的质地也不再局限于铜,新出现了铁权、石权、瓷权等种类。在不断的融合与改进中,杆秤终于在这一时期定型。
  
  北朝瓜棱形铜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3.8、底径3.8厘米,重487.5克。权呈瓜棱形,上有瓜叶状纹饰。鼻纽,底有圈足。与此形制相同的铜权,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五枚。

  北魏八棱瓜形铁权:1974年河南渑池车站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厘米,重155克。权呈八棱瓜形,上有瓜叶状纹饰。鼻纽。这种形状的权,与半球形鼻纽权不问,这一时期流传的较多,它们的重量没有一定的规律町循。

  北齐“武平元年”铁权: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高5.3、底径2厘米,重74克。呈葫芦形,鼻纽。有长期使用造成的磨损。权的一面刻“武平”,一面高3、底径4.7刻“元年”。北齐有两个武平年号,一为北齐后主年号,其武平元年当公元570年;一为北齐范阳王年号,其武平元年当公元577年。这种形状的权,形制已脱离鼻纽半球形权样式,与后代的权形制相同,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历史上最早的秤砣。

  南朝青瓷权:1981年5月江西九江古浔阳城遗址出土,九江县博物馆藏。高6.5、底径10.5厘米。馒头形,溜肩,平底,顶部设桥形纽,肩部有弦纹一周。通体施青黄釉,釉不及底。南朝时期的青瓷权,出土和传世都极少,所以这是一件稀世珍品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权衡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南北朝时期,逐渐演变成杆秤为主要的称量工具。南朝画家张僧繇所绘的执秤图(现存传世品系后人临摹),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杆秤形象(图一四)。画面中的杆秤与今天我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杆秤几乎是一模一样,在秤杆的一端悬挂有一圆盘,往里相隔一段距离有三个提绳,说明这杆秤的计重标准有三个起点,称量的范围相当的宽,小至一两、重至几十斤。秤上悬挂的秤砣也是今天常见的那种纺锤形。这幅执秤图充分证明了杆秤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完全定型。

  南北朝以后,杆秤和天平秤在我国继续并行发展,发展的方向是追求更细的精度。比较重要的一次改进发生在宋代景德年间,根据《宋史·律历志》记载,景德年间(1004~1007年)刘承硅创造了精密戥秤,最小量可以称到一厘,合今40毫克。由于衡器的不断改进,唐、宋时期将衡重的“两、铢、累、黍”非十进位制,改为“两、钱、分、厘、毫”十进位制,计算方便,计量也更加精确。但自南北朝以后的一千多年,在基本形式和原理上,杆秤和天平秤都还是沿袭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形式和原理,没有大的改变。



LU223723@126.CO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2/10/24 4:19:25
玉之蓝枫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2186
积分:72892
注册:2010年9月5日
69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cji20050531-1-l.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30000015710512170560691583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LU223723@126.CO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2/10/24 5:08:15
天予吉色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红琉士
文章:244
积分:3219
注册:2011年10月14日
70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蓝枫老兄辛苦了!引经据典,图文并茂。好资料!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2/10/24 8:54:42

  
[原创]古权范文:秤砣、法码、权衡器-------玉之蓝枫
发贴表情
字体颜色 字体背景颜色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超级连接 插入图片 Flash图片 realplay视频文件 Media Player视频文件 引用 清理代码 生成一个财付通交易信息
显示:
预览
回复标题
上传表单
字节.
推广 /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