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琉璃 琉璃 琉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漓璃魅影-中国古琉璃展 桂林开幕
作者:paulee  文章来源:中国琉璃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2 17:11:09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2015年8月23日早上10时,一位19岁的年轻人策划的广西首个古代琉璃展“漓璃魅影——中国古琉璃展”在桂林榕湖美术馆举行开展仪式。恰逢周末,展堂内满是人群,有桂林各界文艺爱好者,也有前来围观的市民。此次会展由桂林市文联主办,桂林市陶瓷协会承办,中国琉璃网提供史料支持。 
 
策展人蔡宇轩出生于1996年6月, 自幼好古,八九岁时开始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去淘不同寻常的东西。最开始是到奇石市场淘奇石,沉醉于大自然赋予石头变化莫测的纹路和质感。他从石头入门,开始喜欢上了宝石,再到后来渐渐痴迷于古董,尤其是古代琉璃。 
  


策展人蔡宇轩在开幕式上发言

从那时候开始,蔡宇轩慢慢开始初步了解琉璃的历史,并且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之士,其中不乏大收藏家。有同济大学的老师,有上海玻璃博物馆的老师,有举办过中国首个琉璃展的老师等。在他们的帮助开始系统的学习古琉璃的知识,接触许多馆藏的古琉璃实物。到北京上大学后,眼界更加开阔。“首都”悠久的历史文化,专家学者的指导和众多的收藏爱好者的相互切磋,让这位年轻人如虎添翼。从最早的西周费盎司到战汉的蜻蜓眼,琉璃璧,再到唐宋的琉璃果,辽金的琉璃珠饰,元明清的琉璃器皿等等,藏品越来越丰富,也感觉到古琉璃的传承。“它是一个载体,承载中华两千年历史,并且伴随中国历史的发展变迁,不曾中断,非常值得研究与收藏。” 

 
展览现场

琉璃,古时也被称为“璆琳”、“陆离”等等,今天统一称呼“玻璃”。玻璃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之一,也曾经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无论是中国或是西方,玻璃器在古代一直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那光亮透明、晶莹润泽的特质,曾令古人无限爱恋,甚至被视为无价之宝互为炫耀。
 
作为广西首个古琉璃展,策展人为了可以展出重量级的展品,他向上海,北京,云南的收藏家手里征集到很多珍贵的文物参加展览,其中就有牧之,廖崇荣的藏品。为了此次古琉璃展可以让市民朋友学到更多有关古琉璃的知识知识,蔡宇轩还邀请了上海同济大学创意学院客座讲师廖崇荣老师,开办“中国古琉璃史”系列讲座。 

 
廖崇荣老师在展览现场作“中国古琉璃史”讲座

琉璃是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中国制造琉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出土的西周文物中已经有原始的玻璃管珠。 
 
玻璃制造工艺复杂,是人类早期科技文明的代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琉璃发展史,虽受到玉器、陶瓷等行业的影响未发展成主流,但其鲜明的民族特征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玻璃史上深受瞩目。近年来,国内多家以玻璃为主题的博物馆相继问世,也可看到玻璃收藏的一种趋势。 

 
展览现场

中国古代没有“玻璃”这个词,通称“琉璃”,琉璃与玻璃的性质大致相同,只是不同年代的不同称谓罢了,而“料器”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所以在这里说的“古代玻璃”在汉唐直至元明就是“琉璃”。

战国蜻蜓眼玻璃珠是古玻璃器中最经典的类型,结合“缠芯法”与“镶嵌法”制成。多见蓝、绿、白色玻璃胎,表面嵌黄、白、蓝色相间的的多层圆环眼饰,形似蜻蜓的复眼,因此俗称“蜻蜓眼”。这种珠饰虽来源于埃及,但极富创造力的战国工匠将蜻蜓眼工艺演化到极致,孕育出独特的中国风格。色彩布局规整大气,使之成为当时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以往偏门的古玻璃收藏逐渐升温,缘于文化价值的认可与回归。春秋时期随侯珠和氏璧乃国之重宝,唐宋时期玻璃器多做佛教供奉或珍藏舍利之用,明代之前玻璃器价格一直高于黄金。加之玻璃质脆,存世不易,物以稀为贵,因而更显收藏潜质。十年前,古玩市场上偶尔会有琉璃出现,但玩的人不多,价格也不算太贵。但这些年随着人们对琉璃文化价值认识的加深,它的商业价值也被“重新发现”并重估了,在市场上的价格一路狂升。












现场部分高古琉璃展品

从这次展览可见,越来越多的的大众,包括年轻一代,日益感受到琉璃文化的召唤,愿意为之付出时间与精力。祝福这位年轻人,在收藏之路上弥远弥精,也祝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更坚实的挖掘及拓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琉璃 琉璃
琉璃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号-1